罗戈网
搜  索
登陆成功

登陆成功

积分  

这,就是物流国企

[罗戈导读]希望以一种平和且理性视角,带大家拨开迷雾,正确认识和理解物流国企的多重角色:社会责任、人才培养以及行业引领。

前段时间,我在公众号上撰写了一些与国企以及国企物流人相关的文章,后台收到了一些评论,不少读者觉得看到了诸多“负能量”。

一些人看到国有物流企业的管理机制僵化、效率低下;一些人感慨其“铁饭碗”保护下的懒散与懈怠。

在此,我想简单说明,我并非是在唱衰国企物流,只是将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通过文字客观地呈现出来,并给出一些个人见解,期望能给那些存在不足的国企管理者一些善意的提醒。

事实上,大多数的国企以及国企的物流人,都是相当靠谱且有担当的。

我的老东家中外运便是一家国企,我出身农民家庭,没有任何背景可以依靠,全凭自身的不懈努力以及公司的悉心栽培,从最初的仓管员一步步成长为物流总监。

即便如今已离开,但每当与那些离职的同事交流,聊起当年在中外运的时光,大家心中都满是感激之情。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为了“唱赞歌”,而是希望以一种平和且理性视角,带大家拨开迷雾,正确认识和理解物流国企的多重角色:社会责任、人才培养以及行业引领。

01 除了关注利润,更在乎社会责任

在商言商,任何市场化企业关注的焦点都离不开利润和效率,但物流国企却因自身特殊的使命和定位,多了一份承担社会责任的初心和底气。这一份执着,成为物流国企区别于其他民营、外资物流企业的重要特质。

1.1毛利润低但稳定,承接社会“不划算”的业务

对于许多物流民营企业来说,选择业务的标准很明确:高利润优先,薄利或不赚钱的业务果断放弃。

但物流国企却经常为了支持甲方或帮助社会运行,愿意承接这些看似“不划算”的业务。

在市场发展的初期,一些业务因为模式尚未成熟,毛利润较低,企业难以承担亏损,但物流国企愿意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进入市场支持甲方客户,甚至帮助甲方度过业务探索的低潮期。

当很多民营企业因利润驱动而缩减低利润领域的业务时,国企却通过扩大业务范围,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这不仅是对企业利润的考验,也是对社会责任的有力践行。

1.2自然灾害和紧急情况下,物流国企始终是“逆行者”

每当自然灾害发生,或者重大突发事件时,物流国企总能在第一时间冲在前线,完成保供、配送和支援任务。它们以快速的响应力和社会责任意识,成为国家应急物流的重要力量。

例如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物流国企全力保障医疗物资的高效运输,确保医疗用品和生活物资的及时送达。

无论是洪水、地震还是其他突发事件,在灾难发生后,物流国企不仅提供物流支持,还经常第一时间捐赠物资和现金,支持灾后恢复重建。

1.3助力“乡村振兴”,帮助偏远农户创收

物流国企充分利用其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致力于降低物流成本,帮助农民把田间地头的商品送往城市消费者手中。

通过建立更加经济的物流模式,帮助偏远地区特色农产品如蔬菜、瓜果、农副产品快速进入城市流通市场。

承担“助农物流”成本较高的部分,降低农产品因高物流费用滞留城市渠道之外的风险。

全国性国企物流企业比如中国邮政,依托服务网络的便利性,真正实现了电商进村、物流下乡,给农民创收提供了物流基础。

02 敢用人、敢培养人,而不是“把人用废”

物流国企不仅在社会责任上扛大旗,在人才培养与管理上,也有民营企业难以匹敌的优势。

尽管外界曾有声音批评国企体系内的冗余与管理僵硬,但实际上,不少物流国企仍保留着“敢培养人、敢用人”的优良传统,这正是它们的竞争力所在。

2.1敢用新人,给敢担当的人锻炼机会

当企业快速扩张时,民企常常面临“经验不足”、“时间成本”的困境,而物流国企愿意信任并提拔“经验尚浅但对工作充满激情与责任”的年轻人。

国企会放手为大学生或职场新人提供机会,而不强求其“资历匹配”。

国企愿意用“项目锻炼”的方式,帮助新人快速成长,承担更核心的职责。

国企中的老员工常常“一带一”,让新人不仅获得具体的岗位技能,还获得处理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2.2即使降本增效,也坚守人才培养的底线

物流国企在市场竞争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依然将“育人”视为长远发展的基石。

即使当企业处于财务压力之下,削减福利、暂停晋升并不鲜见,但物流国企却很少在人才培养的投入上“动刀”。

很多国企拥有固定的轮岗培训、跨部门培养机制,即使毛利率下滑,国企物流仍愿意在人才储备上做战略投资。

国企通常有一套储备干部的管理流程,会优先从内部培养管理人员,而非一味空降。

国企物流还经常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内训等方式,帮助物流操作、供应链相关员工进行技能升级。

2.3从国企走出的物流从业者,成为行业精英

物流国企培养的员工,身上往往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扎实的岗位技能”和“系统的管理思维”。

这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无论他们留在国企还是加入其他领域,都成为行业的骨干力量。

从中外运、中远、中储、中国邮政等物流国企出来的物流从业者,在外企、民企中依旧能以严谨、扎实的作风发光发热。

他们带着国企物流的“管理标准化、操作规范化”经验,帮助新入职的企业快速优化流程。

他们是物流行业最忠实的建设者,继承国企的严谨作风,并将其转化成行业竞争力。

03 行业引领,推动标准化与技术创新

物流国企不仅是社会责任的承担者、人才培养的推动者,更是行业创新与引领的先锋力量。它们站在物流行业的前沿,推动着服务模式的标准化和技术创新。

3.1制定行业标准,提升服务质量

物流国企通过参与国家级行业标准的制定,帮助物流这一传统行业走向规范化、标准化。

积极投身于仓储、运输、信息管理标准化的实践,为整个行业提供借鉴。

推动合同物流、多式联运等新兴业务模式的规范落地。

参与交通运输、一带一路等国家层面的政策制定,帮助提升行业综合效率。

3.2技术创新与数字化引领行业升级

物流国企持续加大对新技术的研发投入,以智慧物流提升行业整体能力。

引入智能仓储和高效配送系统,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推行无纸化运单管理、货物全程可视化、仓储管理智能化等技术,为现代物流增加透明度和安全性。

推广电动物流车、绿色包装等环保方案,推动物流行业向低碳经济转型。

3.3扛起绿色物流重任,推动服务与环保并行

物流国企积极响应国家的环保政策,推进绿色物流实践,为“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在物流行业逐步淘汰高能耗、高排放的物流车辆,带头推广新能源车辆。

推动“循环经济”模式,利用可循环包装、回收体系减少污染。

写在最后

物流国企,承载的不只是市场的盈利需求,更是一份社会责任。

它们的存在,不在于对高利润的追逐,而在于为市场“补位”,为社会“兜底”!

它们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物流人才,成为行业的“黄埔军校”,它们的努力,为物流行业的整体水平提升立下了不可替代的功劳。

在技术标准、模式创新和绿色经济方面的引领,也让市场对物流行业有了更高的期待。

这,就是物流国企。

或许它有弊端,但它的担当、它的贡献、它的传承,早已深深嵌入物流行业的肌理中。

正视它的存在,学习它的担当,这应是社会各界对物流国企的基本态度。

免责声明:罗戈网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图片、视频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核实后,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谢谢!
上一篇:东航冷链与Ferguson集团签署采购备忘录
下一篇:物流人如何熬过领导打压期
罗戈订阅
周报
1元 2元 5元 10元

感谢您的打赏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活动/直播 更多

【3月8日-9日上海】超值《仓库管理真功夫培训》

  • 时间:2025-02-08 ~ 2025-02-09

¥:2500.0元起

报告 更多

2025年2月物流行业月报-个人版

  • 作者:罗戈研究

¥: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