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现代化物流地产界毫无争议的霸主,普洛斯在其2003年入主中国后,仅10年的时间内便由14万平方米地产起家,增长百倍至1500万平的物业资产,即使将前十名其他企业拥有的土地份额全部加起来,也不及其三分之二,而各大物流、电商、高端制造业也争先欲成为其客户。
在众多光环背后,作为一个外资完全控股的地产商,普洛斯为何能在房地产这一政府高度把控的行业做的风生水起?其在中国如此成功的秘诀究竟是什么?是否有值得我国企业借鉴之处?本篇研究报告通过对于普洛斯的成长轨迹、资产结构、商业模式等方面做出深刻剖析,希望能对我国仓储物流地产相关企业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同时也帮助投资者更好的了解我内物流地产企业,提前关注并下注有潜力成为“下一个普洛斯”的投资标的。
公司在中国区总资产为122亿美元,总开发面积达2670万平方米,其中建成面积为1490万平方米,在建面积1170万平方米,并另外包括121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
1)公司分工明确、高效合理的三大闭环战略业务模式;
2)进入市场早,被客户认可度高,拥有先发、垄断的政府及土地资源优势;
3)通过出让股权、邀请认购旗下基金份额、甚至投资入股的形式积极与中国各方政企资源有关的资本力量结盟,以持续保持现存的土地资源优势。
“普洛斯”,英文名GLP(Global Logistics Properties),一家在中国拥有最多仓储物流土地及物流产业园的企业,总面积超过1500万平方米。从公司官网提供的中国市场土地份额图上来看,即使将前十名其他企业拥有的土地份额全部加起来,也不及其三分之二。
让人最感到惊讶之处便是,普洛斯作为一个外资控股的企业,居然在地产这样一个以拿地为主要竞争力、并相对更加为政府所掌控的行业中左右逢源,甚至做到行业绝对的龙头。而这其中的缘由便要从普洛斯发展的历史轨迹以及其与中国市场的种种联系说起。
两个普洛斯?
“普洛斯”这个名字,虽然在物流地产界早已鼎鼎大名,但对于外界而言,却总是会有“两个普洛斯”的印象存在,时常将GLP与Prologis两家企业混淆。尤其是从英文名上来看,由于后者的英文发音与“普洛斯”更为接近,更加造成了识别上的误差。
简单来说,两者的区别:
● GLP(Global Logistics Properties,现中文名“普洛斯”)
本篇报告的研究对象,“普洛斯”。曾经作为Prologis的中国与日本的分支业务,于2008年12月24日被GIC全额收购股权及债权,自此从Prologis分拆出来单独发展。目前业务遍及中国、日本、美国和巴西,是亚洲第一、全球第二的物流地产企业。
● Prologis(现中文名“安博置业”)
GLP从前的母公司,在GLP分拆出去之后于2011年与安博置业(AMB Properties)合并,成为全球第一大的物流地产企业。随后其英文名沿用Prologis,而中文名则改为“安博”。目前业务遍及北美、欧洲、亚洲等超过20多个国家和地区。
1.2、普洛斯历史发展轨迹:成立于北美,背靠新加坡财团,发迹于亚洲
1991年,Prologis的前身,Security Capital Industrial Trust (SCI)在北美成立。当时公司的投资领域较为多元化,既包括工业用地,也包括商业及写字楼盘等地产业务的开发。最终,为了降低空置率,提高运营及资金回笼效率,公司选择与美国其他房地产企业区分开来,专注于当时由于美国经济高速发展而出现大量需求的物流地产细分行业。
而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袭来,越来越多的美国国际化企业需要全球性的物流仓储网络布局来帮助他们全球铺货,完成快速扩张。而SCI则抓住了这次机会,借助全球化物流概念顺利在1994年于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上市,并于1998年正式改名为Prologis。
而借助资本之势,Prologis通过全球并购以及美国企业全球扩张的机会,将自己的触手伸向全世界,而亚洲,尤其是才刚加入WTO不久的中国,在政策及政府的推动下,正如火如荼的开始新一轮全球贸易的大动作。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物流仓储作为贸易的刚需属性,强烈的吸引着Prologis的目光。
2001年,Prologis首先进入美国企业更为熟悉的日本市场,并同时隔海观望对面的这一全球瞩目的庞大市场,以寻求最好的切入时机。
最终,Prologis在2003年迈出了其进入中国的第一步,选择将总部设在中国外资企业最多、国际贸易最繁荣的第一大港口——上海。
Prologis刚进入中国市场时,由于政府对于外资在华“圈地”现象明显保持着很强的戒心,公司在前期希望从政府直接拿地的愿望并不顺利。最终,管理层改变策略,从二级市场入手,一是收购了乐购整套配送设施并在上海取得西北物流园的开发权,二是与苏州工业园区的苏州物流园区签订了开发协议,以入股形式进行工业物流园区的开发及建设。终于在2004年拿下了14万平方米的工业物流设施及土地,成功踏实第一步。
在建立了立足之地后,Prologis开始发挥其作为外资国际化企业的绝对性优势——全球性的大企业客户资源(全球财富1000强企业近一半左右是其客户),将其过往十年来积累的客户引入中国并为其提供一整套的现代化物流解决方案。
在当时的中国,物流地产业提供的物流解决方案仍然相当落后,离国际一流大企业的需求仍然相差甚远。Prologis的出现使得外资大厂的订单纷至沓来,仅4个月后苏州工业园的物流设施租用率便从55%猛增至92.8%。其中客户不乏阿迪达斯、三星、诺基亚、三井和欧莱雅这样的国际顶级企业。
物流园的开发,引来了国际大厂的入驻,最终导致了整个工业园区被整体盘活并拉动了当地政府的GDP与税收。这种显而易见的连锁效用立刻为政府所注意到,并改变了其对于Prologis的态度,提高了信任,最终转化成了公司在今后拿地时的优惠政策。
凭借着苏州园区的示范效应,Prologis在中国的开发得到了更多地方政府的支持,开始了一轮超高速的扩张。无论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还是内陆几大城市,全都布满了公司的物流园区。至2008年,仅用了5年时间,公司在全国19个城市建立起了50多个物流园区。
2008年,由于全球性的次债危机爆发,在实业界各大企业都选择减速扩张,而资本市场上的流动性也降至低点。Prologis同时面临了出租率下降以及后续资金断裂的前后夹攻,公司股价也跌至历史最低。
同年,来自新加坡的国家政府投资公司(GIC)最终以13亿美金成功收购Prologis在中国的资产和日本的产业基金权益以及相应的预估债务。交易完成之后,Prologis在中日两国的品牌“普洛斯”、与管理团队保持不变,并同时约定公司三年内不得进入中国日本市场从事相关联业务,即使在三年之后也不能以“普洛斯”的品牌进行运营。
自此普洛斯的亚洲业务正式分拆,中文名“普洛斯”,英文名则改为“Global Logistics Properties”(GLP)。而随后于2011年,Prologis剩余的业务与原来的竞争对手安博置业(AMB Properties)合并,中文名改为“安博”,而英文名仍保留“Prologis”。
自此,两家企业分别成为了全球第一、第二的物流地产公司。
1.3、公司股权结构:新加坡GIC控股,中国财团占据第三大股东
根据公司2016年年报显示,目前 公司总股本为47.32亿股,按照最新收盘价2.04新元计算,市值为96.53亿新元,合人民币467.63亿元。在GIC自2010年接手普洛斯至今,其目前通过间接持股方式控制公司,仍然是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占总股本的36.57%,高瓴资本(Hillhouse Capital)作为第二大股东持股8.14%,贝莱德集团(BlackRock Group)为第三大股东持股6.99%,而美银美林集团(BoA ML Group)作为第四大股东持股5.31%。
另外,从股东所属国家来看,我们发现来自中国(包括香港)的资本持股比例仅次于大股东GIC与美国财团,占据了第三名的位置。这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普洛斯对于其全球最大市场——“中国”的重视,也表明了其意图借助中国本地资本牢固扎根并持续获得政策及土地资源的意图
(关于普洛斯的“本地化组合拳”战略,第三章将会有详细介绍)
1.4、公司的全球业务布局:中国业务超过半数
目前,普洛斯的主要业务集中分布在全球4各国家,按照净资产规模大小分别为:中国、日本、美国、巴西。
根据公司2016年年报,公司在中国区总资产为122亿美元,总开发面积达2670万平方米,其中建成面积为1490万平方米,在建面积1170万平方米,并另外包括121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近三年平均出租率为90%;平均租金为34元人民币/平方米/月;同地仓储运营收入增速为10.7%。公司的大客户普遍集中在物流、电商行业,前五大分别为:百世物流(4.7%)、京东商城(4.6%)、德邦物流(3.2%)、唯品会(2.3%)以及亚马逊(1.9%)。公司目前在中国物流地产是绝对的第一位,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
另外公司在日本、美国、巴西区总资产分别为91亿、129亿、19亿美元,日本、巴西总开发面积为560、360万平方米,其中建成面积为450、250万平方米,在建面积为100、110万平方米。由于普洛斯去年才进入美国市场,土地的开发面积仍未公布。目前日本、美国、巴西的近三年平均出租率分别为99%、92%、95%;平均租金分别为68、30、44元人民币/平方米/月;同地仓储运营收入增速分别为10.7%、2.7%、7%、8.5%。公司的大客户主要集中在物流、电商、快销商品及现代制造大企业。
普洛斯之所以能够成为今天的普洛斯,我们认为与其独到的业务模式是完全分不开的。从其经营年报中我们可以看出普洛斯将旗下业务分为三大块,分别为:
● 物业开发业务
类似于传统的物流地产开发业务,包括投资拿地、项目建设开发,最终建成可用于物流业务操作的物流产业园区。建成的项目可出售给普洛斯自己管理的地产基金或第三方来赚取利润,亦或者交付给公司的物业管理部门进行出租运营。
● 物业管理运营业务
产生普洛斯目前主要收入来源——租金的业务。物业管理部门从公司开发部门接手过已建成项目后,将对该物流园区进行进一步的招租及销售工作,并对客户提供物业管理以及一系列的相关增值服务。待该物业整体收入趋于稳定后,便再将其打包出售给公司管理的REITs基金,从而快速回笼资金。
● 基金管理业务
基金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基金的募集和设立,物流地产项目的投资,以及各支基金的管理工作。其收入主要为基金管理费和产生的超额收益中20%的提成。而其投资的地产项目大都为普洛斯自行开发与少数第三方开发的地产项目,以租金收益作为基金的回报率。
2.1、物业开发业务:整体业务的基础
作为普洛斯其他两项业务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物业开发部门在整个“闭环”当中扮演着“产品生产者”的角色,其生产的质量决定了物流园区项目的质量。
公司宣称,“打造现代化物流,提供最优质的定制以及高附加值物业产品,为客户提高效率节约成本”。保证其每个项目都满足现代化物流的最高标准:
最优化选址
超大面积楼层
大间距层高
具有强大的载货能力
宽敞的柱间距
方便重型卡车通行
具有可调节式月台搭板
而最终打造完成的物业项目(大多为物业园区的形式)将会被
1)送交物业运营部门进行管理运营,待租金收入稳定之后再行出售;
2)或直接出售给普洛斯物流地产基金或第三方直接赚取收益。
在2016财年中,公司新开工项目价值28亿美元,而同期完成价值21亿美元的项目,实现开发利润2.55亿元,毛利率高达27%,同比增长39%。
2.2、物业管理运营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
目前从普洛斯的业务收入比例来看,由物业管理运营业务所提供的租金收入仍占据收入的主要部分,为6.34亿元,占总收入7.77亿元的81.6%。这一块业务不仅仅为公司自有及自行开发的物流产业提供管理运营服务,同时也为出售给物流产业基金后的物业资产提供运营承租服务,在整个“闭环”当中充当提供“主要利润赚取者”的角色。
目前公司在全球(包括中国、日本、美国和巴西)拥有并管理总价值越360亿元的物业资产,对接的4000个左右客户基本都属于,现代化制造企业、零售业(包括电商零售)、第三方物流企业,这三大行业内。
从2016财年的运营业务数据来看,普洛斯的总体出租率达到了92%,总出租面积达到了9800万平方米,为公司历年之最。另外,公司提供的超越同行的高质量物流园区以及优质的物流运营服务使得客户对于企业产品的需求继续增长,由供求关系导致的同地仓储运营收入继续保持高增速:中国为10.7%,日本为2.7%,美国为7.0%,巴西为8.5%。
2.3、基金管理业务:加杠杆、增速利润周期
最后,公司的基金管理业务堪称公司三大业务的点睛之笔,在整个“闭环”中同时起到了“融资者”与“新利润赚取者”这两大角色的作用。基金管理业务使得公司的整个“生态圈”得以在最大效率下运转起来,并为公司的长期高速成长提供了良好的财务环境,同时亦通过引入各大财团的战略投资者提升公司在各个国家的政治地位及政策资源。
● 传统物流地产开发模式:周转周期长、现金流紧、融资压力高
普洛斯所开发的新建物流地产物业主要由其麾下物业管理部门自行持有,随着开发量不断提高,公司手中持有的物业规模不断攀升,囤积了大量资产,而现金流则越来越紧张,融资压力也相对走高。
按照之前的计算,物流地产企业的平均资产周转速度约为0.1倍,如果纯依靠租金收入,则需要约10年时间才能收回投资。
在那时,除自持物流产业以外,物流地产开发部门每年仍经营少替其他公司开发的项目,最终兑现的销售收入体量较小。当时每年的代开发项目销售面积约为20万平方米,销售收入仅为8000万美元。
● 推行地产基金管理后的模式:杠杆高、周期短、规 模扩张快
首先,普洛斯以自有资金按照20%-30%的比例投入自己运营管理的基金池中,实现了3-5倍的杠杆比率,之后如果按照1:1的配资结构,则最终可以达到10倍杠杆之多。
之后,普洛斯便将开发部门的新建物业转让给旗下基金,从而将募集来的基金(其中普洛斯的自有资金仅有十分之一)通过物业购置的方式输入了公司体内。从而将物业开发的资产周转速度大大提升。另外,根据普洛斯的战略规划,大部分新建造的物业都将会由普洛斯自身的物业管理部进行一年左右的模式化培育,直到出租率及租金回报比例达到90%及7%以上时才可以被转入基金名下持有。所以加上这1年培育期,总体投资回收期从10 年以上缩短到2-3 年。
这样,普洛斯以远超传统的速度获得了物业销售资金的回笼,随后再将回笼资金再次投入到新项目的开发上去,待项目完成并培育成熟后再置入基金。(如图7中所示之流程)
这种由基金管理模式产生的资金加速循环,大大推动了普洛斯整体资产规模的高速扩张。
量化来看,在实行地产基金管理模式后,从1999至2009 年,普洛斯的地产基金每年都会从自身的开发部门和物业管理部门购买近数十个物业项目,在2007 年的高峰时期,仅一年便收购了300 多块物业项目。
而普洛斯的地产基金已投资(或收购)的资产规模从最初的2.3亿美元上升到 2016年的236亿美元,累计回笼资金也超百亿规模。从销售状况来看,公司每年的物业销售面积从最初的20万平方米上升了几十倍,而销售收入也从最初的8000万美元上升到目前几十亿美元的量级。
● 基金管理业务全球现状:四大区域,11支基金
2016财年,公司总共募集并管理11支物流地产投资基金,其中中国2支、日本4支、美国3支、巴西2支。基金总规模达到了350亿美元,自2012年以来,平均年增长率达到92%。整个基金中已投资产为240亿美元,募投率达到了67%。
● 基金管理业务同时带来新的利润点
从收入角度看,公司年度基金管理收入达到1.5亿美金,其中包括了9800万美元的管理费收入以及5200万开发收入。由于管理费收入仅来自于已投出的240亿美元,而现存的110亿美元的基金余量将使得未来的管理费收入有更高的预期。
总的来说,基金管理业务主要为普洛斯带来了:
1、 财务杠杆效应:普洛斯以平均20%-30%的比例投入自己管理的地产基金,这相当于实现了3-5倍的股权资金杠杆。而在此基础之上,通常会再以基金整体进行配资,最终用以投资自己开发的物流地产项目。假设配资比例为1:1,这意味着普洛斯将能以近10倍的杠杆进行其地产开发,使公司在变“轻”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利润率。
2、 新的利润来源:作为基金的管理者,普洛斯不仅有权利每年根据基金管理规模的大小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另外在基金产生超额收益时,还可以收取超额收益的20%作为提成。从而在租金之外为公司带来了新的收益增长点。
3、 快速资金回笼:然而,通过基金业务获取管理费收入并不是普洛斯建立物流地产基金的最主要意义,其关键在于,在基金管理模式下,公司得以提前实现了物业开发部门的收益兑现,最终使得资金回笼速度得以提高。
与住宅地产不同,在传统物流地产开发行业,一般在建造完成后无法立刻进行销售,而是需要依靠每年的租金来回收投资。按照行业平均时间,一般需要10年左右才能完全收回成本,而普洛斯的基金管理业务,将资金的回笼期大幅缩短到2年左右,极高的提高了开发周转率。
4、参股战略投资者的无形资源:公司通过基金投资引入战略投资者,而每一家基本都是各个国家的主权基金,拥有深厚政治及商业资源,促进了业务的开展。例如:加拿大退休金计划投资委员会(CPPIB)、中投公司(CIC)、中国人寿(China Life)、世邦魏理仕(CBRE)以及普洛斯的大股东新加坡投资公司(GIC)等。
2.4、各业务部门合力,提供三大服务产品
在面向租赁客户端,普洛斯通过三大业务合力推出了其主要三项服务:
1) 标准设施开发:普洛斯最主要的开发运作模式,由普洛斯的物业开发部门按照现代物流的标准化建设模式自行建造物流相关设施,并于建成后交付物业管理运营部门进行运营操作。客户则根据自身需求,在已建成的仓储设施中选用合适的进行租赁。
2)客户定制开发:在物业开发部门进行建造之前,由公司物流咨询人员与客户进行沟通,并最终根据客户需求选择合适的地点,打造贴合客户需求与功能的物流设施。建成后仍交由物业运营部进行管理,管理方式按照客户的需求进行操作。
3) 物业收购与回租:普洛斯可自行或者通过基金管理业务收购客户目前拥有的物流配送设施,再由物流运营部门负责管理,并将其回租给客户。通过收购与回租这种灵活的解决方案,提高客户的资产回报率和流动性,同时为客户降低债务,将不动产转化为流动资金用于发展其核心业务。
公司财务分析
中国地区、租金收入为主要来源
公司在2016财年实现了7.77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区业务的出租率及租金大幅增长,加上公司进入美国市场所导致。利润方面,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了7.19亿元,同比增长48%,涨幅主要归于公司中国区物业价值的增长以及日本区开发收入的增长,加上公司去年进入美国市场产生的效益。
3.1、收入及利润分拆
公司的整体收入结构从四大区域来看,中国区收入为5.31亿美元,占比68%;日本区收入为1.79亿美元,占比23%;美国区收入为5400万美元,占比8%;巴西区收入为900万美元,占比1%。
而在利润方面,中国区产生的利润占比48%,日本区占比39%,美国区占比12%,巴西区占比1%。
另外,从利润拆分表中我们发现,普洛斯之所以每年的利润会大于收入,是因为其将每年旗下物业资产的公允价值增值算在收入内。
如果将收入从业务结构进行拆分,可以发现:1)租金仍然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本财年度仍然占据超过80%的比例;2)其他类收入的比例逐年增加,尤其是基金管理业务的管理费,从去年占比10.1%上升至今年的15.9%。
3.2、物业升值价值占净利润比重高
普洛斯的收入结构中,我们发现由于其名下物业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非经营性损益金额巨大,占据了净利润中的很大比例,某些年甚至超过净利润。
从图中看出,2010年-2015年,普洛斯的净利润分别为7.06、5.40、6.84、6.85、4.86、7.19亿美元,而房产的公允价值增长分别为4.56、1.97、3.10、4.09、4.88、7.20亿美元,占净利润比分别为64.6%、36.5%、45.3%、59.7%、100.4%、100.1%。
我们看出,房产价值增值金额占净利润的比重越来越高,主要原因是我国工业仓储用地的供应持续收缩,导致了物流地产土地及物业的价格攀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们认为这种供给端的收紧仍将会持续,而普洛斯也将继续从中受益,获得超额的房产公允价值收益增长。
普洛斯在中国
4.1、普洛斯中国的发展轨迹:从苏州切入,终成中国物流地产龙头
正如之前所介绍,普洛斯早在2002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便对中国市场的未来发展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最终于2004年成功通过上海及苏州的物流资产进入中国市场。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4.2、网络布局遍布全国,客户群体以外资企业为主
● 普洛斯中国的仓储网络布局
公司目前的项目分布于全国38个主要城市,其管理的物业建筑总面积达2740万平方米,其中完工物业面积为1575万平方米,在建物业面积为1160万平方米,另外还拥有12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
目前所拥有的物流地产资源在全中国同业中遥遥领先,其规模约相当于前十位中其他企业所拥有土地资产之和。
● 普洛斯中国区客户
公司在中国区域拥有800家以上的优质客户,其主要行业分布在第三方物流、制造业以及零售业(包括电商零售)这三个行业间。由于普洛斯遍布全球的仓储网络资源优势,吸引了许多跨国企业客户,占总客户量的60%。而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优秀企业也不断的选择普洛斯。
4.3、普洛斯中国的本地化战略“组合拳”:IPO+政府资源+基金投资者
●首次通过IPO引入中资战略投资者,中国市场左右逢源
如之前在普洛斯的历史轨迹中介绍的,在成功分拆并确定了以亚洲业务为核心后,为了补充新一轮扩张所需的资金,普洛斯于2010年10月开始筹备新加坡资本市场的上市工作,并进行全球范围的招股计划。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便是借助此次招股引入来自中国的战略投资者,提升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资源及影响力。
根据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提供的资料,中国国家社保基金委托博时基金总共投资10亿元人民币购买公司IPO总股本的2.2%。另外中投公司、阿里巴巴、周大福、香港南丰集团等中国企业也都参与了IPO的认购。最终,此次IPO融资35亿新元,当时市值为88亿新元(约合人民币440亿元),为当时全球房地产IPO规模之最。
●二次“中国化”,借各方势力持续获取资源
仅4年后,普洛斯于2014年再次宣布获得包括中国人寿、中银集团和厚朴基金等来自中国的财团约152亿人民币的投资,并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协议规定此次投资将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投资总额为16亿美元,其中14.8亿美元用于普洛斯中国的新股增发,其余的1.63亿美元用于普洛斯上市公司的新股配售,约占增资后股本的1.5%。第二阶段,普洛斯中国将以新股增发再获最多为8.75亿美元的投资。交易完成后,整体中资控股普洛斯中国比例将达34%,超过三分之一。
在这次投资中,一个不得不提的重要人物便是厚朴投资的董事长,中国证券业的传奇人物——方风雷。作为中国第一代“本土投资银行家”,方风雷参与了中金公司创建的全过程并担任副总裁,并随后担任中银国际总裁、工商东亚执行总裁,有着深厚的政企资源,其曾经参与的投资项目也多涉及央企、中资银行之类的重磅交易。
方风雷在此次战略投资的公告中也提到“普洛斯将有更多机会和中国铁路总公司、中粮集团等国内大型企业展开深入的战略合作。未来我们还希望能借力普洛斯的全球网络,帮助国内资本和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的确,在2014年同年,普洛斯便先后与中粮集团、中外运、中国银行、粤海控股、金杯汽车以及中储股份等国内超大型企业达成战略同盟协定,在市场占有及产业布局上都使普洛斯再次得到了扩张。
● REITs基金管理业务再次引入中国战略资本,与中国牢牢绑定
另外一方面,为了继续吸引没有参股普洛斯公司股权的中资财团和国家主权基金,公司利用自身的基金管理业务优势,在中国发行了两期中国物流投资基金(CLF I和CLF II),并成功将中投公司等其他拥有强大资源的股东拉入统一战线(由于普洛斯并未公布基金合伙人名单,目前仅确定的为中投公司),再一次巩固了其在中国的政府及商业资源。
普洛斯的成功原因
及物流地产的发展机遇
5.1、成功原因:“高效管理”+“先发优势”+“拿地优势”
对于普洛斯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取得的巨大商业利润及成就,概括下来,我们认为主要归结于以下几点原因:
● 高效合理的闭环战略模式
公司的三大业务,物业开发、物业运营、基金管理形成一个内生的、高效的、安全的闭环模式:由物业开发部门开发优质的物流产业园项目,随后交由运营部门进行运营,等利润稳定之后由自行管理并参投的基金收购,一方面相当于加杠杆进行物流地产开发,另一方面则达到了快速回笼资金的作用,使平均10年才能收回的资金周期缩短到了2-3年。
● 早期进入市场,拥有资源先发优势
早在2002年普洛斯进入中国市场时,国内虽已有“物流地产”这一概念,但整体的运营水平与物流设施质量和国外先进物流设施不可同日而语。大部分仍为老旧的传统物流仓库,只拥有简单的货物储藏功能。
而普洛斯带来的现代化整体物流解决方案快速吸引了企业客户和地方政府的注意,既提高了客户效率,又为地方财政带来了实际的增长。于是作为现代物流地产的先行者,获得了各地政府的扶持,并在最重要的土地资源的获取上得到了许多优势。
相比之下,随后进入中国市场的类似的物流集团,如美国的安博、Goodman、Blogis以及新加坡的凯德置地(CapitaLand)、丰树集团(MapleTree)等,虽然能够提供类似的现代化物流服务,但在土地资源获得上远比不上普洛斯早期的优势,从而无法进行同样高速的发展。
● 紧抓战略合作伙伴,保证拿地资源优势
虽然早期的进入市场为普洛斯带来了巨大优势,但随着近年来我国土地政策的逐步收紧,尤其是工业仓储用地供给逐年下降,再加上现代化仓储物流的后入者也加大了市场竞争力度,各个省市区域的仓储土地都不再像以前那样唾手可得。这时,是否拥有本地化的,具有政府及商界资源的战略合作伙伴则显得十分重要。
普洛斯通过出让股权、邀请认购旗下基金份额、甚至投资入股的形式积极与中国各方政企资源有关的资本力量结盟,包括具有影响力的个人如马云(阿里巴巴)、方风雷(厚朴资本);投资合作的企业包括传化物流、中储股份、中集集团、中国航港、海尔集团等;而在拥有政府背景的资本方,则拉拢了中国人寿、中银国际、以及我国的主权基金中投公司成为战略投资伙伴。
而正是由于如此多重量级的中国本地化集团企业及个人为其背书,普洛斯在当下日益收紧的土地政策下仍频频拿地,展现了其联合各方资源的优势。
5.2、发展机遇:“巨大发展空间”+“B2C打开市场需求”
● 现代化物流仓储“质”和“量”都存在巨大发展空间
我们认为,目前我国的物流仓储产业,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有巨大发展空间。
在数量上,中国日益增长的制造业进出口、零售及电商业务、相关第三方物流产业的巨大规模产生的物流需求与严重不足的社会物流供给相矛盾。根据世邦魏理仕以及中国仓储协会的报告称,目前我国的人均物流面积为0.4平方米,与美国的5.5平方米仍有约13倍的差距;
在质量上,中国由整体产业化升级所导致的高端、智能化的现代化物流设施需求与总体上技术处于落后物流设备供给相矛盾。在市场上6亿平方米的物流仓储设施供给中,仅有五分之一为现代化仓储物流设施,大部分仍为传统模式下的物流设施,提供效率低下的物流服务。
● B2C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带来机遇
众所周知,我国的电子商务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2012-2015年的平均增速在50%左右,而电商系统运转的核心便是庞大的物流仓储网络。特别在当下,B2C电商规模正逐渐占据更加主导的地位,其作为更加高端的电商零售平台必然更需要现代化的整套物流设施解决方案,将会是促使整个现代化物流地产行业扩张的主要生力军。
跟随者
2
嘉民(Goodman Group )
嘉民集团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工业房地产投资信托公司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工业地产基金管理人之一,在全球持有、开发和管理工业地产和商业物业,投资的领域包括商务办公园区、工业园、仓储和配送中心。嘉民还提供一系列的地产基金,给予投资者渠道投资于专业服务和物业资产。
截至 2015 年末,嘉民集团在中国内地及香港一共拥有 41 项物业项目(包括工业地产、仓储设施和物流中心),管理物业面积达到 369 万平方米,在建项目达到了 72.99万平方米。其中,在中国大陆的开发中项目面积约为 68.8 万平方米。公司主要关注土地供不应求及需求最旺盛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等经济发展重镇;并选址于主要的基础设施(如主干道, 港口, 机场, 分销中心等)附近,最具代表性的物流项目可分为毗邻或位于交通枢纽、工业园区两类。嘉民一直以定制高端仓库为自己的经营策略,其拥有的仓库中也主要是高端仓储。
嘉民中国物流基金在 2009 年创建之后,获得了嘉民以及加拿大养老金计划投资委员会的定期增资从而不断扩张。公司在一二线城市买入仓库,管理、出租以获得租金和物业升值作为回报。2015 年,嘉民中国物流基金将向嘉民集团收购九个项目(包括土地),最终完工价值超过 6.5 亿美元。
3
安博(AMB)
安博为全球知名工业物流设施提供商和运营商,在中国多个战略区域拥有并管理现代物流仓储设施,为制造商、零售商、电子商务企业和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现代物流仓储解决方案。2011年,美国普洛斯(Prologics )宣布与 AMB 安博置业合并。安博在中国的业务量占到其全球的 40%左右。
截至 2015 年末,公司在 4 个核心城市设立分公司,并在 17 个城市运营物流园,全国物业面积达2.5 百万平方米,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开发区、珠江三角洲以及成渝经济开发区。一直以来,安博都致力于投资位于交通成熟地段的物业,开发临近空港、海港、高速公路及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市等内陆交通枢纽的物流仓储设施。安博一直坚持自由物业管理,即所有的物业由安博自己管理,没有外包给第三方公司, 并坚持依照行业最高标准管理和维护安博的物流设施。
4
丰树(Mapletree)
丰树是新加坡巨头淡马锡旗下的一个全资工业地产平台,也是亚洲最大的物流仓储设施开发商和物流服务提供商之一,中国则是丰树最大的海外市场之一。至 截至 2015年 3 月 31日, 中国地区(包括香港)占丰树自有及托管资产总额的 37.2%。
丰树的策略是改造与开发并行,盘活土地资源。其在中国的版图扩张,从西安、佛山等二三线城市入手,如今已经将业务拓展到上海、北京、广州、天津、无锡、长沙、济南、杭州、宁波、郑州及香港等地,从丰树目前披露的项目来看,其侧重点仍在于华东地区,尤其是上海。丰树2005 年进军中国的第一个物流项目,就是通过收购浦东空港欧罗物流园完成的。而对于难以改造、或改造成本国改的项目,丰树作为外资身份采用了最常见的合资方式,联手本地企业,依靠其与政府的良好关系化解拿地问题,买地建造新项目。比如丰树在天津东疆保税港开发的物流园就是和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的产物。
目前丰树自有和托管资产总额已超过 270 亿新元,与 2003 年的 23 亿新元相比,增长了 10倍以上。而丰树在中国地区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主要有以下三个:丰树物流信托、丰树印度中国基金、丰树中国机遇基金。
5
盖世理(Gazeley )
盖世理是全球领先的可持续性仓库开发商,业务遍布欧洲、中国、北美、中东等地,在为零售、快速消费品及相关行业客户提供度身定制仓储解决方案方面有专业地位。
盖世理在中国开发物流地产项目走的是“ 强强联合”的路线。公司会选择和 国内零售业、制造业或者是商业住宅房地产商合作,他们拥有较好的土地资源,而盖世理可以用自己在工业地产空间开发等方面的丰富经验与他们互补;除此之外,盖世理还会和政府部门合作。比如说,公司就与武汉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与市政府一起在第二机场合作开发建设世界领先的武汉国际空港生态物流园区。
盖世理物流地产项目的独特之处体现在两点: 度身定制的“ 交钥匙” 方案以及 可持续性的环保仓库。正是这两个特点让其在中国的市场虽然“小”但是“精”,赢得了沃尔玛、家乐福、亚马逊、雀巢等公司的青睐。
小米25届校招供应链类、物流类岗位,11.30截止
7225 阅读薪资30w!顺丰社招3PL人员
5738 阅读华润万家2025届校园招聘采购管培生
5039 阅读华贸物流2025届秋季校园招聘正式启动!
4730 阅读得物App供应链2025届秋季校园招聘正式启动
4385 阅读招贤纳新丨美通招聘这些岗位人才
4010 阅读宁德时代2025届校招供应链类岗位
3985 阅读京东社招方案实施;风控岗(物流业务);储备人才岗;揽派流程优化岗;运力调度岗
3783 阅读盒马社招店仓规划专家(系统&流程规划方向)、储备物流专家、仓储运营(生鲜越库)
3723 阅读淘天物流部社招商业数据分析,履约产品经理,商务采购,toB产品运营,业务产品运营
3540 阅读